
安德烈·阿加西和皮特·桑普拉斯在澳洲網球公開賽。
在公開賽時代,有九名美國男子贏得了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冠軍,其中安德烈·阿加西、皮特·桑普拉斯和吉姆·考裡爾是三名多次奪冠的男子。
阿瑟·阿什 – 1970
公開賽時代第一位美國冠軍是網球偶像阿什,他在 1970 年的賽事中贏得了三個大滿貫單打冠軍中的第二個。
六號種子丹尼斯·羅爾斯頓在半決賽中因傷退賽後,四號種子阿什以 6-4、9-7、6-2 擊敗主場熱門迪克·克里利,奪得冠軍。
1971 年,阿什差點衛冕,但在決賽中被肯·羅斯沃爾擊敗。
吉米康納斯 – 1974
康納斯飾演僅兩次進入決賽,並在 1974 年首次參加錦標賽時就贏得了冠軍。
二號種子擊敗三號種子約翰·亞歷山大,首次進入大滿貫決賽,並以7-6(7)、6-4、4-6、6-3 擊敗九號種子菲爾·登特,贏得八個大滿貫冠軍中的第一個。
1975 年,康納斯幾乎實現了背靠背的勝利,但在那一年的決賽中被約翰·紐科姆 (John Newcombe) 擊敗。
羅斯科·坦納 – 1977 年(一月)
前世界排名第四的坦納在 1977 年(一月)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贏得了他唯一的大滿貫單打冠軍,這是當年舉辦的兩屆賽事中的第一屆。
二號種子坦納在四盤半決賽中擊敗了四號種子、澳大利亞偶像肯·羅斯沃爾,然後在決賽中以6-3、6-3、6-3 輕取未來冠軍吉列爾莫·維拉斯。
那年晚些時候,這位美國人創造了不幸的歷史,他成為第一個在第一輪比賽中失利的衛冕冠軍。
Gerulaitis 生活 – 1977 年(12 月)
前世界排名第三的格魯拉蒂斯是這一代最受歡迎的球員之一,他在 1977 年 12 月的賽事中贏得了他唯一的大滿貫單打冠軍。
頭號種子在半決賽中擊敗了主場熱門亞歷山大,然後在決賽中以 6-3、7-6(4)、5-7、3-6、6-2 擊敗了出人意料的亞軍約翰·勞埃德。
儘管在 1979 年美國公開賽決賽和 1980 年法國公開賽決賽中落敗,傑魯拉蒂斯只在澳大利亞打了三場比賽。
布萊恩老師 – 1980
這位前世界排名第七的老師在1980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連續擊敗三位主場選手奪得了他的唯一一個大滿貫單打冠軍。
在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分別擊敗保羅·麥克納米和彼得·麥克納馬拉後,八號種子教師以7-5、7-6(4)、6-3擊敗14號種子金·沃里克,奪得冠軍。
這是美國人唯一一次闖入大滿貫四分之一決賽。
澳洲公開賽新聞
約翰‧克里克 – 1982
1981年,南非選手克里克以四盤擊敗美國選手史蒂夫·丹頓,奪得了他的第一個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冠軍。
十二個月後,克里克以美國公民身分返回墨爾本,並成功衛冕。
再次面對丹頓,這位前世界排名第七的選手以6-3、6-3、6-2獲勝,奪得了他的最後一場大滿貫。
吉姆‧考瑞爾 – 1992-93
庫裡爾開啟了美國隊在澳洲的統治時期,他在 1992 年和 1993 年連續兩次獲得這項賽事的冠軍。
在1992 年半決賽中被理查德·克拉吉塞克(Richard Krajicek) 擊敗後,庫裡爾以6-3、3-6、6-4、6-2 擊敗了兩屆冠軍、頭號種子斯蒂芬·艾德伯格(Stefan Edberg),贏得了他的第二個大滿貫賽冠軍。
十二個月後,這位美國球星成為頭號種子,並在晉級決賽的途中未丟一盤,再次擊敗埃德博格,以6-2、6-1、2-5、7 獲勝,贏得他的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大滿貫。
皮特桑普拉斯 – 1994 年、1997 年
桑普拉斯最為人所銘記的可能是他的七個溫布頓冠軍和五個美國公開賽冠軍,但他也曾兩次在墨爾本獲得冠軍。
1994 年,「手槍皮特」在半決賽中擊敗了同胞、兩屆衛冕冠軍庫裡爾,奪得了他的第一個冠軍,並在決賽中以7-6(4)、6-4、6- 4 擊敗了托德馬丁。
1997 年,他第二次奪冠,在四強賽中擊敗托馬斯·穆斯特(Thomas Muster),然後以6-2、6-3、6-3 意外擊敗決賽選手卡洛斯·莫亞(Carlos Moya )。
安德烈·阿加西 – 1995, 2010-01, 2003
公開賽時代澳網最成功的美國男人,也是最後一位在澳洲獲勝的美國選手。
阿加西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因缺席這項賽事而聞名,但他在1995 年首次參加錦標賽時就以4-6、6-1、7-6(6)、6-4 的比分轟動性地擊敗了桑普拉斯,取得了勝利。
這位前世界第一隨後以3-6、6-3、6-2、6-4擊敗衛冕冠軍葉夫根尼·卡費爾尼科夫,在2000年第二次奪得冠軍。
隨後,阿加西在2001 年決賽中以6-4、6-2、6-2 擊敗阿諾克萊門特衛冕,隨後在2003 年以6-2、6-2、6-1 獲勝贏得第八個也是最後一個大滿貫。
閱讀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