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尼克·辛納、瑪麗亞·莎拉波娃和伊加·斯瓦泰克均未通過藥物測試。
繼最近圍繞這項運動的爭議之後,網球運動中的興奮劑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
此案及其周圍的情況引起了網球界和更廣泛的體育界的關注,這位法網衛冕冠軍的聲譽受到質疑。
然而,這位 23 歲的球員並不是這項運動中唯一一位捲入藥檢爭議的大明星。
這裡——在一份非詳盡的名單中——我們來看看七位大滿貫得主,他們都以某種方式違反了興奮劑規則。
彼得‧科達 (1998)
1998 年夏天,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贏得唯一大滿貫冠軍幾個月後,科達在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上被禁用的類固醇諾龍檢測呈陽性。
那年 12 月,科達的否認意圖被接受,國際網球聯合會 (ITF) 最初決定不禁止這位前世界排名第二的選手。
在接下來的 9 個月裡,一場涉及科達、ITF、英國高等法院和體育仲裁法院 (CAS) 的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隨之展開,捷克人最終從 1999 年 9 月起被禁賽一年。
科達在禁令實施前就宣布退役,儘管偶爾參加過挑戰者賽,但他再也沒有參加過 ATP 巡迴賽。
瑪蒂娜‧辛吉斯 (2007)
辛吉斯傳奇職業生涯的第二章於 2007 年離奇結束,瑞士人苯甲酰愛康寧(一種通常與可卡因吸食有關的物質)檢測呈陽性。
辛吉斯試圖對 ITF 剝奪她世界排名並從 2007 年 10 月起禁賽兩年的決定提出上訴,但因她已經確認第二次退休而被拒絕。
這位瑞士偉人繼續抗議自己的清白,當對她的樣本進行的私人測試得出陰性結果時,她的案件又出現了轉折。
辛吉斯一直退役,直到 2013 年,她第二次復出,在女子和混雙方面又贏得了 10 個大滿貫冠軍。
馬林西里奇 (2013)
2013年慕尼黑公開賽上,在尼可剎米(一種有助於呼吸功能的興奮劑)檢測呈陽性後,西里奇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克羅埃西亞人聲稱他帶到法國的葡萄糖片中含有這種物質,ITF 接受了他沒有故意不當行為的說法,但給了他九個月的禁令。
西里奇以膝蓋受傷為由退出溫布頓,以避免公開他的臨時停賽,他成功地對禁令期限提出上訴,禁令期限縮短為四個月。
2013年10月,他重返巡迴賽,不到一年後,他在美國公開賽上贏得了他唯一的大滿貫冠軍。
每條斯瓦泰克新聞
瑪莉亞‧莎拉波娃 (2016)
也許網球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興奮劑案件見證了網球偶像在 2016 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米曲肼檢測呈陽性後,他承認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米屈肼是她使用了十年的一種心臟藥物,於 2016 年初被添加到世界反興奮劑機構 (WADA) 的禁用名單中 - 莎拉波娃聲稱她忘記檢查這一點。
俄羅斯人最初於 2016 年 6 月被禁賽兩年,從她的檢測呈陽性算起,不過向 CAS 提出上訴後,禁賽期縮短至 15 個月。
五屆大滿貫冠軍莎拉波娃於 2017 年 4 月重返賽場,但未能達到之前的高度。
西蒙娜‧哈勒普 (2022)
2022年10月,前法網和溫網冠軍哈勒普在美國公開賽上被證實抗貧血藥物羅沙司他檢測呈陽性後,她的職業生涯被拋在了空中。
前世界第一哈勒普被暫時禁賽,她的生物護照也受到調查,最終於 2023 年 9 月被禁賽四年。
羅馬尼亞人繼續聲稱該測試是在接受前教練帕特里克·莫拉托格魯的物質後進行的,並於 2024 年 2 月向 CAS 提出上訴。
CAS 將她的禁賽期從四年縮短為九個月,允許她在禁賽 18 個月後重返賽場——儘管此後她只參加了四場比賽。
詹尼克‧辛納 (2024)
ATP 世界排名第一的出現後,網球運動中的興奮劑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八月的案例。
就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前幾天,有消息稱這位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衛冕冠軍在三月兩次檢測出違禁類固醇氯替博爾呈陽性,其中一次是在印第安維爾斯競選期間。
辛納在兩次成功上訴臨時禁賽後,得以將案件保密,並在聲稱受到他的物理治療師的污染後,被 ITIA 認定為「無過失」。
然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隨後宣布對這項裁決提出上訴,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員可能仍面臨進一步的處罰。
伊加‧斯瓦泰克 (2024)
斯瓦泰克的案件是最新一起引起不必要關注的案件,此前有消息稱,這位世界排名第二的球員因 TMZ 檢測呈陽性而被禁賽一個月。
這位五屆大滿貫冠軍在今年 8 月辛辛那提公開賽前不久檢測呈陽性,隨後從 9 月 12 日至 10 月 4 日被暫時禁賽。
斯瓦泰克成功對禁賽提出上訴,使她能夠重返法庭參加 WTA 年終總決賽和比莉·簡·金,並成功辯稱她的褪黑激素藥物已被污染。
由於被發現存在“不小的過錯”,這位波蘭人被處以為期一個月的禁賽令,這意味著她只有不到一周的服役時間,並且可以在 2025 年初參加比賽。
閱讀下一步: